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客家 >> 客家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幾種美食制法,征服萬千吃貨

選摘自: 你好客家


客家美食,種類豐富、底蘊深厚,各種不起眼的山間食材,在樸實、勤儉的客家人手中變化出無數花樣。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想知道幾千年前中原人是怎麼生活的,也可以看看如今的客家人,因為秦朝以後,中原地區發生過多次大動盪,當時的中原人為躲避戰亂,紛紛南遷到贛、粵、閩交界地區,與當地居民通婚,形成如今龐大的客家群體。


客家飲食與漢唐中原飲食文化一脈相承。靠著勤勞刻苦,客家人因地取材創造出無數山珍美味。


niang

客家菜無所不釀


在客家菜中,懂得釀非常重要。客家人無所不釀,隨便一種菜都能拿來釀,變換出無數花樣。其中最出名,也最受客家人喜愛的是聞名海內外的客家釀豆腐。


為什麼客家人這麼喜歡釀?有一個傳說:


客家人從中原遷移而來,骨子裡愛吃餃子,但當時的山區沒有麵粉,於是精明手巧的客家人就發明了“釀”食,用別的菜代替餃子皮,將肉餡釀進去,取代餃子,一解餃子的相思之苦。



客家釀豆腐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我們熟悉的釀豆腐、釀苦瓜、釀辣椒等,客家釀菜的發展已經種類多到無法想像,而且釀出了常人無法做到的境界。


kou

葷素相扣,客家風味


“扣”是客家菜的又一經典手法。講究葷素搭配,看似簡單,卻非常考究選材、醃制與火候。


將互不相干的兩樣食材,通過柴火的作用互相滲透。不同肉菜的搭配,又要搭配不同的調料,千變萬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客家梅菜扣肉:幹韌的梅菜吸收了豬肉的油膩,令豬肉肥而不膩,而梅菜多汁甘香,成為客家菜的招牌。而那看似不起眼,作為配菜的梅菜正是客家人的驕傲。




客家梅菜扣肉


為什麼梅菜會叫梅菜?不同地區的客家人有自己的說法。


梅縣人會驕傲地說:梅菜就是梅州人的菜啊!


而惠州客家人會說:梅菜源於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某天,阿牛偶遇了仙女阿梅,一段英雄救美後兩人陷入熱戀,最後當阿梅被遣返天庭時,給了阿牛一包菜籽並教他怎麼製作菜幹。惠州人為表感激,把這種菜幹命名為梅菜。




香芋扣肉


雖然兩地說法不一,卻能深深感受到客家人對梅菜的熱愛與驕傲。而在客家扣菜中,除了梅菜外,精明的客家人還會用各種山間蔬菜相扣,如:香芋、粉葛、豆角幹、柚子皮等等,又創造出了多種扣菜。



yuan

客家菜中數不完的“圓”


“圓”是什麼?客家人習慣把丸狀食品叫做“圓”,肉丸也叫“肉圓”。


說到肉丸,在客家菜中,“圓”也是最常見的菜,並且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此外,還有人把客家肉圓叫“捶圓”,這也有段典故:兩千年前《禮記》中有記載一種叫“搗珍”的菜肴,其做法是將肉反復捶打,使之爽口彈牙。


將中原文化帶到南方的客家人傳承了這種古老的飲食習俗,所以客家肉圓也叫捶圓。



客家肉圓


客家肉丸如此彈牙爽口,還有一個秘訣:木薯粉!它是客家肉丸必不可少的夥伴。客家人很懂得如何善用山間食材,在肉圓中加入適量的木薯粉,保證了肉丸的彈性。


蘿蔔圓


客家圓又有多種,普通的肉圓就有豬肉圓、牛肉圓、魚圓、蝦圓、雞圓……特別的有產自蕉嶺的鴨嬤丸——剁爛的鴨肉配上木薯粉,是當地的特色。


蘿蔔圓


另外還有利用各種蔬菜製作的素圓,如用芋頭做的芋圓;用蘿蔔做的蘿蔔圓;用勺菜做的勺圓……



yan

醃出客家風味


靠山吃山的客家人非常愛做醃菜。不管是肉還是蔬菜,客家人都能醃出一番風味。


最重要的醃料就是鹽。因為古代靠山吃山的客家人,物資匱乏,需要外出耕種勞作,勞動力大,需要補充鹽分,所以客家人非常喜歡鹽醃。除了能很好地保存食物外,他們還普遍認為,多吃鹽才有力氣。


醃鹹菜


客家醃菜有熟悉的鹹菜、蘿蔔乾等,可生吃、可炒還可煲湯,無論如何烹飪都別有一番風味。




ban

一年四季離不開“粄


粄在客家人生活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一年四季都出現在各種節日中。


它由各種雜糧混合而成,有很多品種,即使是當地的客家人也不敢說全部都吃過。


粄的制法被創造出來,皆因客家人的創造力與心靈手巧。



過去客家山區物資匱乏,客家娘子們除了要下地幹活,還要確保一家人吃得好。於是只能在各種粗糧上想盡辦法,變著花樣做出各種填飽肚子的食品。粄就這樣應運而生!


如今粄已經不是裹腹的主食,卻成為了客家特色的風味小吃和祭祀食品,色香味俱全,至今仍然很受歡迎。


隨便一數就有發粄、紅粄、黃粄、白頭翁粄、雞頸粄、老鼠粄、筍粄、艾粄、蘿蔔粄……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