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圖片新聞圖片新聞

客家剪紙的起源和類別

客家剪紙的起源和類別

 

 

 

   剪紙是我國最流行、最普及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千百年來,這朵民間奇葩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工藝價值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傳承;在今天的客家,剪紙也煥發了另一種藝術新姿……  


  剪紙的起源和類別  

  中國剪紙藝術曆史悠久,流行廣泛,風格淳檏而富於變化。據史料記載,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到了明清中後期則進入了一個繁盛時期。在民間,剪紙的作者多為民間婦女,她們未曾受過專業藝術教育,在勞動和生活之餘,興之所至則隨心創作,從她們最日常的生活習俗和自然界中汲取創作的豐富養分,不拘一格地用剪紙這一藝術形式把生活的本真麵目藝術和真實的映現出來。人們對剪紙藝術的喜愛,可以追潮到漢、唐時代,那時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等圖案以作鬢角飾物的風尚。  

  具體地說,剪紙是一種由紙、剪刀和刻刀相結合,用手工做成的工藝品,它可以分為剪紙、刻紙和撕紙。顧名思義,剪紙是藉助於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刻紙是藉助於刻刀,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鬆軟的底板上然後用刻刀慢慢刻製;撕紙,則是徒手利用手指甲撕出圖案。但是在實際的剪紙創作中,基本上是剪與刻相結合的,都統稱為剪紙。  

  從紙的色彩分,有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其中,單色剪紙又分陰刻剪紙和陽刻剪紙;彩色剪紙又有染色剪紙和填色剪紙之分。  

  從題材上分,有動物剪紙、植物剪紙、人物剪紙、景物剪紙等裝飾剪紙;剪紙作品的形式又可分為單幅剪紙、剪紙組合、連環畫剪紙等。  

  剪紙藝術在客家  

  客家是個有著深厚傳統文化底藴的族群,從中原而來的客家在文化和藝術的兼容和傳承方麵顯示了它極大的包容性。以至於在今天的客家,對剪紙這一在客家民間有著深厚土壤的民間藝術,除了顯現了它鮮明的本土文化的特質之外,也煥發了它藝術上的另一種新姿。  

  在梅州市各縣,傳統的民俗活動異彩紛呈、各具特色,而剪紙藝術在客家的民俗活動中,也是最能體現它的民間性的。如在大埔縣湖寮鎮的雙坑,每年當地的村民都會舉行盛大的迎大地公的民俗活動。在祭祀活動中,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是,在滿桌擺放的供品上方,都會覆蓋著由當地剪紙藝人創作含有蓮花、喜鵲、仙桃、福字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吉祥圖案的剪紙作品,既表達了人們的良好祈願又裝飾了場麵。在五華的新橋鄉,是舞竹馬最流行的地區。在竹馬骨架外麵的糊紙層,古老民間舞蹈船燈的周圍,也經常會裝飾很多吉祥的剪紙作品。  

  除了民俗活動,在我們客家,剪紙還被用於各種節日之中,並體現了它很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如春節,客家人都喜歡在大門口貼門箋(也叫門紅),很多門箋就是很精美的剪紙作品(也有一些是專門印製的)。若逢上喬遷新居或新婚嫁娶,客家人也喜歡在新居和新人的房間裏貼上大紅的字、字和喜喜字剪紙,或貼上寓意年年有餘(魚圖)百年好合(百合圖)的剪紙作品,既傳統又滿足現代人的文化和心理需求。  

  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人們審美觀念上的轉化,傳統的剪紙藝術漸漸也在適應新的藝術要求,所以現代的剪紙藝術也就孕育而生了。在今天,現代的剪紙藝術也擔負了繼承與發展的雙重使命。  

  從大學讀書時就一直致力於剪紙藝術探索和研究的林愛芳老師,現是中國剪紙學會的會員、嘉應學院美術係的副教授。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客家妹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接觸客家民間廣為流行的剪紙藝術,也為她今天在客家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之路打下了一個良好鋪墊。在《中國客家民間風情·林愛芳剪紙集》中,林愛芳老師把客家作為它剪紙藝術的主要表現題材,把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民俗風情、民居建築以一幅幅精美的剪紙圖案純粹地再現。在這些原汁原葉的圖案中,仿若讓人走進了客家人生活的畫卷,迎著撲麵而來的鬱鬱鄉情,讓人回味無窮。  

  最近,林愛芳老師根據客家的傳統題材故事《等郎妹》,創作了40幅剪紙連環畫,以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角度再現了這一客家地區婦孺皆知的故事。傳統的題材,現代的創作手法,把一出悲歡離合的故事鏈接成一行行客家人訴說不盡的史詩……現在,林愛芳老師還在嘉應學院開設了剪紙藝術選修課,每學期都有上百名學生擠爆一個班。青年一代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熱捧,這是令人歡喜的!但隱性之依然麵臨:因為剪紙藝術的土壤和根在民間,要讓剪紙藝術得以永遠地傳承和發展下去,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進行保護。隻有這樣,剪紙藝術才不會離開它紮根和生存的土壤,才能永遠煥發它生生不息的藝術生命力和創造力!

上一篇: 仁厚溫公祠
下一篇: 鶴湖新居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