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商會動態商會動態

廣東漢樂


    廣東漢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曆代漢民族的南遷,自4世紀魏晉時代以來,漢民族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南徙。尤以13世紀宋亡前後,南徙規模最大。南遷的漢民族,居住在粵東、閩西和贛南。先入為主,後至為客,當地人稱他們為"客家"。客家人帶來了異鄉習俗,還帶來了古代的中原音樂文化,"中州古調"、"漢皋舊譜"就是世代相傳的舊有樂譜。據此,廣東漢樂已有1600多年曆史,即使是宋亡前後起算也有700多年了。

 

廣東漢樂分布在廣東梅州、汕頭、韶關、惠陽等地區,又以梅州市大埔縣為代表,舊稱客家音樂、外江弦、儒家樂、漢調音樂等。據查是古代漢民由中原南遷時帶入的,有"中州古樂"之稱,在大埔流傳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曆史。廣東漢樂保留了原有中原音樂的特點,並與大埔當地的民間音樂(如打八音、中軍班音樂)等相融合,同時又吸納了潮樂(如大鑼鼓)的一些成分,已成為廣東三大樂種之一。

在長期的流傳中,漢樂有過種種稱謂。如"國樂"、"中州古韻"、"客家音樂"、"外江弦"、"漢調音樂"、"鑼鼓吹"、"打八音"等。為了正本清源,一九六二年第一屆羊城音樂會上,經眾多音樂家研討,正式定名為"廣東漢樂"。

 

廣東漢樂作為廣東省地方民間樂種之一,有自己的完整體係和藝術風格。

 

 

傳統的廣東漢樂所用樂器有文樂和武樂(打擊樂)之分,文樂類的特色樂器有頭弦、提胡、椰胡、嗩呐和箏;武樂類的特色樂器有大鑼、豌鑼、當點。廣東漢樂的曲目豐富,演奏形式多種多樣。80年代有譜可查的曲目就達600多首,其中絲弦音樂350多首,中軍班音樂60多首,項呐曲牌120多首,民間小調60多首。其樂曲有來自中原宮廷音樂、古代音樂的,如中軍班樂曲《大樂》、絲弦音樂《南進宮》;有由古琴曲演變或摹仿而來的,如《漁樵問答》;有原屬琵琶曲的,如《浪淘沙》;有原屬戲劇曲牌的,如《得勝令》;也有由民歌、小調轉化的,如《剪剪花》。線弦樂曲有"串調"和"大調"之分,大調指68板樂曲,餘為串調。廣東漢樂有"硬線"與"軟線"之別。中軍班音樂的樂曲按其用途性質分為禮樂、喜樂、祭祀音樂、敲板調和小調吹奏等門類。

 

從漢樂曲牌名稱來看,既有高貴氣派的《將軍令》、《北進宮》、《朝天子》等,也有典雅清秀具有儒家風範的《柳葉金》、《琵琶調》、《西廂詞》等,還有緊貼大眾生活的《迎賓客》、《百家春》、《嫁好郎》等。在當今的影視藝術舞台上經常可以聽到漢樂《出水蓮》那優雅高潔的旋律,它已經成為廣東漢樂的代表作。從廣東漢樂演奏的樂器看,有文樂和武樂之分。文樂類的特色樂器有頭弦、提胡、柳胡、嗩呐和箏;武樂類的特色樂器有大鑼、碗鑼、當點。

按照傳統的演奏形式、長期沿革的演奏習慣及不同用途,廣東漢樂分成五個類別。一是絲弦樂,俗稱"和弦索"。它是廣東漢樂中最普及、最大眾化的演奏形式。演奏時以頭弦(俗稱"吊規子")或提胡領奏,配以揚琴、三弦、笛子、椰胡等樂器。二是清樂,又稱儒樂。它追求比較高雅的演奏形式,為文人雅士所偏好。演奏時樂器較少,主要有古箏、琵琶、椰胡、洞簫等,人稱箏、琶、胡"三件頭"。三是漢樂大鑼鼓,又稱八音。它主要應用於民間迎神賽會或鬧元宵等客家傳統節日。演奏時以嗩呐主奏, 另輔以大鼓、蘇鑼、大小鈸、碗鑼、銅金、小鑼、馬鑼(八音用)等打擊樂器。四是中軍班音樂。曆史上它主要由職業或半職業的民間音樂班社演奏,作為儀仗性質的音樂,主要用於民間的婚喪喜慶活動。演奏時以嗩呐為主奏樂器,配以打擊樂和若幹絲弦樂。五是廟堂音樂。它是舉行宗教法事時演奏的吹打音樂,演奏時以嗩呐為主,配以打擊樂和若幹絲弦樂。

 

 廣東漢樂的傳統樂器分為兩大類。一是文樂類:有頭弦(俗稱吊規子)、提胡、椰胡、低音胡、笛子、洞簫、嗩呐、笙、月弦、三弦、揚琴、琵琶、箏;二是武樂類:有正板(片鼓)、副板(片鼓)、小鼓、大鼓、堂鼓、戥子、小鈸、碗鑼、當點、馬鑼、小鑼、銅鑼、大鑼。

  廣東漢樂曲目豐富,從已整理出版的《廣東漢樂曲目集》來看,共有曲目612首,其中絲弦樂430首,清樂56首,漢樂大鑼鼓23首,中軍班音樂62首,廟堂音樂31首。代表曲目有絲弦曲《單點尾》、《玉山坡》、《思夫》,嗩呐曲《粉疊》、《普天樂》、《玉芙蓉》,廟堂音樂有《一封書》、《水底魚》等。其中部分樂曲來自中原宮廷音樂、古代音樂,保存了唐代宮廷樂律,如中軍班樂曲《大樂》、絲弦音樂《南進宮》等。廣東漢樂廣納百家之長,如《漁樵問答》是由古琴曲演變或模仿而來的,《剪剪花》是由民歌小調轉化的,《得勝令》也原屬戲劇曲牌的。

 

七百多年前,中原古漢樂從中原流傳到粵東等邊遠山區,並與客居地的民間吹打樂,廟堂音樂等樂種融彙交流,從而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音樂流派,成為廣東省的三大樂種之一。大埔有著良好的漢樂基礎,民間漢樂活動由來已久,漢樂演奏點遍布城鄉,據大埔縣誌載述埔之風俗"家誦戶弦"。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漢樂隊38個,家庭漢樂演奏點60多個,廣東漢樂研究會會員200多人。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廣東漢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