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商會動態商會動態

滿堂客家大圍

 

 

 

 

 

    龐大城堡28年才建好

  滿堂客家大圍是民居建築中“方圍”系列的傑出代表。1991年秋,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親筆題寫了“滿堂客家大圍”額匾。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滿堂大圍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圍始建于道光十三年春四月(公元1833年),共曆時28年時間才完成這一浩大工程。圍主是當時富甲一方的始興豪紳官乾榮。滿堂大圍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有大小房間共777間。目前居住人家43戶226人,均是官氏後裔。

  整個龐大建築由上新圍、中心圍、下新圍組合成一座大圍樓,平面呈“屋包圍、圍包屋”的“回”字形布局。圍高4層16.6米的高大厚實圍牆環繞四周,共有11座高3至4層的炮樓分布在整座大圍的四周,瞭望射擊孔洞密布四圍。大圍曆經太平天國部隊和日本侵略軍的攻擊,但除了在外牆留下些許痕迹外,主體建築依舊固若金湯。

  大圍建築的“四絕”

  第一,大圍采用極罕見的松木作基。這座龐大的建築是建在兩條河流彙合處沖積而成的沙壩地上的,地底是沙、石、泥、水的混合物,極不結實。松木素有“水浸千年松”之稱,生松木深埋地下水浸不但不會腐爛,反而是時間越長越堅硬,可以起到固定地基防止塌陷的重要作用。所以滿堂大圍建造時共使用了九層生松木作固定地基。據說爲此而砍伐了一座大山中所有的古松。如今,宏大的建築群曆經170多年風雨,仍無一處裂縫或下陷迹象。

  第二,牆和廳房地面用大小劃一的人工精心磨制青磚鋪就,據說當年請能工巧匠磨磚時,每人每天只許磨三塊,多磨有粗心之嫌,少磨有怠工之誤。屋頂覆蓋稠密的青灰瓦,比一般普通房屋多一倍以上。屋梁和樓梁均用上等杉木架設,重要部分放置稠密,縱然揭去瓦面或樓板,盜賊亦難以鑽入圍樓中。

  第三,滿堂大圍圍牆奇厚無比,最厚處的中心圍四角炮樓底層達8.2米。有的牆采用“金包銀”砌就,即用磚和石條外砌牆壁,裏面夾雜著沙和碎石,萬一牆壁被挖開洞口,裏面的沙石就會流瀉出來堵住洞口。

  第四,古時大凡聚族而居的客家民宅廳堂中都懸聯挂匾,用文化來裝點本族的“門面”。但像滿堂大圍這樣規模宏大的民居卻無聯無匾,給後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

  處處滲透的“7”文化

  整座大圍共有廳房777間,大門、中門、小門、正門、側門、偏門,凡門之種種包羅其中,可謂門之大成。其中上新圍大門直往裏望可見七道門檻一氣連通。而上新圍後面的兩邊屋角之處,各有一個“一門通七門”的奇妙之處:一個僅僅2~3平方米的狹窄之處大門小門共7座門環環相嵌。

  同行的隘子鎮文化站官站長解釋道:這種設計,據考是用于暗喻人生道路。古人雲:人生七十古來稀。若將每十年劃爲一段,則人生七十年可劃爲七段,每一段又看作人生的一處關口、一道門檻。一個人無論是農、工、商、仕都要門門通、路路通,這樣才不會走入死門,不會走上絕路。

  此外,大圍窗戶共有7根豎條(一般爲5根),檐廊上用河卵石鋪設的牡丹、蓮花等圖案共7種。原來,在道教文化之中“7”爲吉祥數字,而大圍主人官乾榮又十分敬仰道教文化,故有此設計。

上一篇: 麒麟舞的曆史
下一篇: 龍南客家圍屋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