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家話分布區
客家話,又稱客話、客家語、客語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內的一種聲調語言(或漢語方言),屬于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者對于該將客家話歸屬至方言,抑或是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客家話地區主要集中在粵東、閩西、贛南交界的贛閩粵客家地區,並被廣泛使用于中國南方、台灣、馬來西亞及一些華人社區。
客家話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 ,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包括西藏等省份、香港新界(北)、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毛裏求斯、台灣、印度等等)。比較集中的中心文化區位于廣東省的東北部,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流行文化,客家話在中國北方的知名程度遠不如粵語、閩南語高。在某些地區,說客家話的人群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說的語言是客家話,也有專家認爲狹義的客家話指的是粵東地區的客家話,其他地方的客家話和其他的語言(閩語、粵語、壯語)有大程度的混合。
使用地區
客家方言的分布主要是中華、海外兩大部分。客家方言較具影響力的地方,有中華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台灣、四川、浙江、湖南、海南等九個省區;海外的東南亞、美洲、環印度洋地區等。
大陸
稱客家大本營。“純客縣”是指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超過九成,且當地經濟、文化主要爲客家民系主導的縣域,這樣的縣域,只存在于中國內地,而且只存在于客家大本營(閩粵贛三省交界處)。
台灣
在台灣省,客家族群與閩南族群、原住民族群,共同構成本省籍;一般認爲,台灣省的客家族群主要源自粵東地區,並根據他們的祖籍地,分爲四縣腔(程鄉、鎮平、興甯市、平遠縣)、海陸腔(海豐、陸豐)、永定腔(福建永定縣)、長樂腔(廣東五華縣)、大埔腔(廣東大埔縣)、饒平腔(廣東潮州市)、诏安腔(福建诏安縣、福建漳州市、福建南靖縣、福建平和縣),即是“四海永樂大平安”,其中至今保留較好、使用人口較多的是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等三種。
海外
海外客家人主要是祖籍福建汀州府、廣東嘉應州、惠州府、大埔縣。汀州府華僑中最爲著名的人物是緬甸的胡文虎家族、惠州府華僑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馬來西亞的葉亞萊、大埔縣華僑中最爲著名的人物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其次,還有祖籍福建漳州、廣東四邑、廣西博白等地的客家籍華僑。
總的來說,東南亞國家之中,祖籍福建汀州府、廣東嘉應州、惠州府、大埔縣等地的客家人,都不少;環印度洋的印度聯邦、非洲、南印度洋島國(毛裏求斯等)則多嘉應籍;美洲地區則多惠州籍。客家籍華僑也以嘉、惠兩地籍貫者爲最。由于嘉應合並了大埔(梅州),所以論地級市則以籍貫梅州市爲多;但人們習慣上認知惠州爲原籍的(惠州府),又比認知梅州爲原籍的多(梅縣)。
客家話的分類
客家話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大類型,即北片(嶺北客家音系)、南片(嶺南客家音系)。北片客家話差異不小,又細分爲甯龍片、于桂片、銅鼓片、粵北片、汀北片;南片一般分爲粵台片(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粵中片(包括惠城小片)、漳潮片,總稱八大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客家話節目,通常采用粵台片梅縣話播音。過去漳潮片沒有定名,粵中片則被細分爲粵中片和惠州片,現經過重新調整,仍爲八片,請注意。
惠城人對客家民系缺乏歸屬感,河源市水源人對客家民系卻有強烈的歸屬感,所以過去將他們分別劃爲惠州片、粵中片。但事實上,惠城人卻又對河源市水源人有相當的同緣感,因此根據語音相近原則,將他們重新編入粵中片。粵中片包括惠城小片和河源小片兩部分,我們將原來的兩大片重新整合爲粵中片。然而惠城小片(惠城話)與河源小片(水源話)也存在細微差別,惠城話的人稱代詞複數形式采用單字表達,水源話的人稱代詞則采用複字表達。兩相比較,惠城話和水源話都有界于粵台片(四海話)與粵語(廣州話)的特點。其中水源話的語音更接近粵語,但融入了不少四海話詞彙;惠城話語音更接近四海話,但融入了不少粵語詞彙。事實上對于一般的客家人來說,惠城話反而更容易聽懂(其實與粵台片語音更接近),水源話反而較難聽懂。但是問題恰恰在于,水源話人士卻比惠城小片人士更有客家族群認同感。
粵台片
粵台片流行範圍最廣,也稱四海話;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程鄉小片、別溪小片、紫五小片、韓江小片、新惠小片、海陸小片、廣南小片(粵桂交)等。韶南小片屬于粵台片,是指翁源縣、新豐縣、英德市、始興縣、佛岡縣等地。粵台片,故名思義是廣東省和台灣省兩地最多人使用的客家方言音系。台灣省的客家方言“四海永樂大平安”主要爲粵台片音系,唯獨源自廣東省饒平縣的饒平腔、源自福建省诏安縣的诏安腔,獨屬于漳潮片。梅縣話顯然是四海話的代表音,同時它又作爲全國客家話的代表。
漳潮片過去沒有定名。包括福建省南靖縣、诏安縣、平和縣、華安縣,及廣東省饒平縣,尤以福建省平和縣的客家話最具特色,但饒平腔因爲在台灣也有流行,所以較爲有名。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惠東縣、博羅縣、海豐縣、深圳市有一種 平婆話,事實上是源于福建省平和縣的客家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