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叫“扛盒”,婚嫁時用于擡嫁妝。主要是放新娘出嫁之前做的布鞋和繡的鞋墊等物。客家女出嫁,常以布鞋和鞋墊的數量多爲傲。在“扛盒”之上,也常會挂些糖果,以供過村走巷時發給兒童。
圓形的桶狀物則多用于放美酒和肉等食物
桌椅,明清風格
賀籃:紅色爲底調,提手上纏紅巾,意示喜慶,蓋上及兩端皆有吉祥圖案之美麗雕花,可見木匠之功。
“牆板”,客家土樓的牆體均由此物做成。將預先做好的幹濕適度的泥土填入牆板中,中間再放些長木條加固,用長的木料砸緊,牢固後松開並提出牆板便成。節節加高,放梁、架棟、蓋瓦,便成客民遮風避雨之所。
木桶
這是“印板”,專用來做“黃元米餜”的。將一團“黃元米餜”放在圓形槽中,用手壓實,壓平,然後把翻板翻開,“黃元米餜”取出,便可看到米餜的一面有精美圖案。圖案多爲花,亦有雙喜字樣的,美食之中亦有美觀。
站籃:把剛學會站立走路的小孩放入站籃之中,可保孩子的安全,看顧孩子的大人們便可做些其它事?
碾缽:主要用來碾碎藥材。
碾缽和印板之間的竹筒叫“升筒”,用來量米之用,每一筒爲一升,現在家中還用此物
這是“烘籃”,客家地區多爲空氣濕潤,冬春季節洗過的衣服較難晾幹,故用此“烘籃”。特別是剛有小孩的家庭,小孩經常尿褲子,經常有衣物要晾,“烘籃”的作用便更大了。
在贛南客家中有這樣的風俗:小孩出生三天做“三朝”之時,外婆便會挑著早就准備好的“烘籃”和小孩的衣襪鞋帽等物來給小外孫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