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商會動態商會動態

客家端午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在客家俗稱五月節,相傳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昔者,因端午氣候變熱,病菌易流傳,而又缺乏科學知識,民間流行不少避邪祛病的風俗。端午節當天不論大人小孩都需剃頭、洗澡,婦女們也要修麵、洗發一番。家中各處要打掃幹淨,燃點蒼術、白芷,邊邊角角遍灑雄黃酒以避疫除瘴,大門懸掛菖蒲、艾草以避邪。接著包粽子、飲雄黃酒、戴香包,去汀江河畔欣賞龍舟競渡。在鼓樂喧天中彩船雲集,百舸爭遊,蔚為奇觀。

  掛菖蒲、插艾草  家家門前都插上菖蒲、艾草、葛藤和黃金枝,菖蒲葉像刀劍,艾草束成人形,葛藤似繩索,黃金枝有如鞭子,方便門神使用這些武器來捉拿禍害人間的妖魔鬼怪。

  懸鍾馗、貼葫蘆  將手持七星寶劍、右上方畫有五雷、下方畫五雷火焰的鍾馗像懸掛在大門兩側以驅邪。家中水缸、米缸、箱櫃在五月初一午前貼上彩印的葫蘆(口朝下)吸附蛇、蠍、蟾蜍、蜈蚣、蜘蛛等五毒,至端午日午時前揭下可保家中老少平安健康。

  繡香包、包粽子  客家婦女以各色綢布縫製的香包,千奇百樣,多姿多彩。香包內盛茴香、艾茸、麝香,下端綴上亮麗的五彩絲線,精巧玲瓏,香鬱美妙,真是人見人愛。香包佩戴在幼童身上,據說可保長命百歲。粽子形狀呈角形,昔稱角黍,粽多以三角形、四角形或枕頭形狀為主,有鹹、甜、堿味,內包紅豆、蓮蓉、栗子、百果、鹹肉、蛋黃、香菇諸餡,清香可口,百吃不厭。家有學童多幫著來包粽子,博個考試包中的好彩頭。

  午時書、午時水  午時書是用黃紙朱書,貼於楹柱,書雲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廚房書曰:五月五日午時節,太上老君真口訣,除蟲殺蟻走無蹤,赤口白舌盡消滅。無非隱含避邪之意。午時水是在正午時分拿出事先洗滌幹淨的瓶子來吸取井水飲用,可百毒不侵,據說能久藏不壞,日後可作解熱藥使用。

  豎雞蛋、飲雄黃酒  雞蛋隻有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正午才較易把它豎立起來,平日是很難辦到的!為欣賞雞蛋直立的獨特模樣,大夥便小心翼翼在正午時分把雞蛋豎個不亦樂乎!雄黃酒傳自淒美纏綿、回腸蕩氣的《白蛇傳》故事,被視為驅邪滅穢的特效飲料。民眾家中小孩都要在端午用雄黃酒在額前和手心畫一字,表示已成虎麵。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廣泛開展和科學防疫的普及,客家端午舊俗有所揚棄。

下一篇: 客家黃酒的來曆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